引领南通城市未来发展
必须要有科学的规划
日前
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消息
南通正在编制
国土空间总体规划
南通将按照
综合交通新枢纽、双向开放新门户
高端制造新中心、创新创业新首选
的城市定位
着力打造
生产空间集约高效
生活空间宜居适度
生态空间山清水秀
“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”
让江海大地
成为老百姓宜居宜业乐园
规划将市区范围内
现有的总面积约146平方公里工业用地
根据区位、集聚度和产出效益等
划分为三类差别化管控的产业空间
包括
↓↓↓
集聚提升区
转型优化区
减量腾退区
通过优化产业空间
进一步保障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空间
提高工业用地绩效及产业附加值
同时
以滨江主城为主要空间载体
大力发展
↓↓↓
现代服务业,形成高端商务集聚区,重点培育科技创新空间,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园区、科研单位、文化创意机构等知识技术密集区,提升产业创新能力;积极保障农产品生产功能,加强耕地保护,推进都市休闲农业、现代高效农业、特色农业的发展。
在新一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
将合理控制城市规模
按照城市组团式发展的思路
构建“一主三副”的市区空间结构
↓↓↓
滨江主城
通州湾副城
通州副城
海门副城
滨江主城构建
“一城三片”的主城空间结构
↓↓↓
城市新中心
老城片区
空港家纺城片区
开发区片区
南通市区总体形成
多中心、多层级、多节点的
网络型城市布局
规划中还将统筹布局文化、教育、体育、医疗、商业、会展等生活服务功能,把各类公共服务设施作为用地需求优先保障的重点。
不断完善城市轨道交通、快速路体系,强化各城市组团间的高效联系,织密主次干路网络,保障城市组团内的交通对流。
构建一山(狼山)、一城(濠河古城)、一湖(紫琅湖)三大古今文化聚落,在延续历史文脉,彰显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积极营造新通派时尚文化。
近年来,南通不断扩大绿色生态空间,城市品质得到显著提升,未来我市还将建立更为细致、科学的生态建设标准,塑造南通特有的绿化景观,充分展现拥江揽海、山水相依的城市特色。
规划到2035年,滨江主城将实现自然湿地净损失为零,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到16平方米,400平方米以上绿地、广场等公共开放空间5*步行可达覆盖率为90%,河湖水面率提升至10%。
基于南通作为沿江城市、平原水网城市的特色,将以骨干河道为生态绿楔并依托长江,结合濠河文化、运河文化建设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生态景观。
- 南通发展
- 南通规划
- 南通市区